LOL 3个信号说明“拳头”已经不“硬”了:一名LOL老玩家的随想

来源:青花会游戏百科 编辑:代练通小紫 更新时间:2021-01-29 14:51:40

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615951915@qq.com

《英雄联盟》这款游戏笔者是从2011年末开始接触的,虽然说不上是狂热爱好者,目前放在LOL上的时间已经大大减少了,但每个月也都会抽出时间来玩几盘进行体验,每周LPL有自己喜欢队伍的比赛也都会收看直播或者去补录播(学生时代会去看大部分的比赛,甚至韩国那边的强强对话也基本会选择观看直播)。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上激增的压力等等缘由会大幅减少投入在LOL和相关赛事上的精力,但依旧对这款游戏保持一定的关注度。

3个信号说明“拳头”已经不“硬”了:一名LOL老玩家的随想

如今已经到了2021年,《英雄联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已经发展成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电竞游戏(似乎并不需要加上“之一”),毫无疑问在“商业”和“流量”方面目前世界范围内并没有能够撼动其地位的产品,但是根据这些年《英雄联盟》相关的很多线索事件,我也想表达一下个人的观点:Riot对待游戏产品的态度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状态,整个公司的拳头似乎只有在“营销”、“市场”(包括“赛事”的部分)能够“硬”起来,在“产品”方面我个人认为是比以前“软”太多了,所以“Riot Games”里的这个“s”,在短时间内我并不看好会有太大的起色,《英雄联盟》这几年应该还会是“拳头”里握着的唯一牌面。

至于为什么,下面就来陈述一下我的观点。


一、刻意迎合所谓“特殊群体”

或者说得更通俗直白一点——Riot在这几年的游戏内容设计中过多地去刻意迎合“黑人”,“女权”,“同性恋”等特殊群体。

作为一个较为保守的人,虽然我自己对这些特殊群体并没有任何的歧视,但也不会去刻意讨好他们,这样的行为准则在游戏里也很容易可以做到——不在游戏的文本、声音、图像里使用任何歧视性的内容素材,那应该就足够了。

有人会说,很多游戏里都有大量的ZZZQ(讨好“特殊群体”)的内容,比如刚拿了无数大奖的《最后生还者2》,以及可以让玩家选择“同志”感情线的《质量效应》系列。

3个信号说明“拳头”已经不“硬”了:一名LOL老玩家的随想

2020年获得261个奖项的《最后生还者2》

但问题来了,《最后生还者2》虽然可以说是“拿奖拿到手软”,但它在玩家当中的口碑怎么样呢?国内外大量游戏社区里的玩家都表示,《最后生还者2》就游戏性来说是一款良作(并不能算上“神作”),但剧情里各种“ZZZQ”的内容已经到了“令人恶心”的地步。而《质量效应》系列里虽然玩家可以走“同志”的感情线,但首先这并不影响游戏的核心主线故事,“薛博德和他/她的团队对抗收割者,帮助银河系有机文明种族跳出黑暗的轮回”完全不会受到撼动;其次,《质量效应》系列的核心游戏内容除了“剧情”之外,还有“养成”以及“战斗”,并且无论是选择正常的异性恋还是成为“同志”,主角队伍的养成属性和战斗力并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最后就是“同志”路线是否开启是玩家可以自主进行选择的,并非强制展开。

反观《英雄联盟》在这些年时间里,推出了大量带有“ZZZQ”色彩的英雄,比如讨好“女权主义”的“俄洛伊”等;讨好“同志”的“维鲁斯”和“妮蔻”等;讨好“黑人群体”的“赛娜”、“卢锡安”、“艾克”等;甚至还有在设定方案里疑似想讨好“性别认知障碍者”的“塔莉垭”,不过还好这个设定最后作废了,毕竟2016年的Riot对于金钱的追求还不像现在这么魔怔,消费一种心理疾病的行为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下不去手,但到了现在情况又不同了,这个我们之后会谈到。

3个信号说明“拳头”已经不“硬”了:一名LOL老玩家的随想

大量带有ZZZQ色彩的英雄

有的玩家可能会说,“这些ZZZQ的英雄我不选不就完了么,眼不见心不烦”,但问题在于,首先你没有办法阻止你的对手或队友选择这些英雄,选择权并不100%在你手里;其次,我们都知道LOL是一款每个版本都存在“角色强度”的游戏,举个简单的例子,“赛娜”“俄洛伊”还有“艾克”如果是版本T0,对位吊打任何英雄,选出来大概率就赢,轻松上分,你选还是不选?更进一步,假设这些英雄比赛里是版本T0强度,那选手是不是必须去练?赛场上他们是不是基本不被ban就一定出场?所以这跟《质量效应》的“感情线自主选择”完全不一样,刚我也特别强调了,感情线无论如何选择,都不会影响到人物的战斗力,所以选择的自由度比LOL开放多了。

另外很恶心的一点在于,Riot的“ZZZQ”其实并不“彻底”。

此话怎讲呢?

首先我们都知道“帅哥美女”类型的英雄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至少皮肤的销量是不会低的,但苦于“女权人士”的压力,Riot多年以来很难“明目张胆”地制作“美女”类英雄,但总不能看着大好的赚钱机会白白流走吧?于是Riot采取了“擦边球策略”——例如“妮蔻”和“莉莉娅”这两个英雄,本质上是“美少女”类型的,但她们并不是单纯的“美少女”,而是掺杂了其他的成分,“妮蔻”是一个有同性恋倾向的非人类种族女性;而“莉莉娅”则有着半兽的外观,并且在背景故事里跟大自然有着亲近的关系,完全可以理解为“你看,我们并没有制作一个单纯的美女角色,而是一名‘蕾丝边’/‘环保主义者’,甚至她们连人类都不是哦”。

讲道理,如果真的要搞“ZZZQ”,完全可以多制作一些类似“克格莫”,“雷克顿”这样的“怪物型英雄”,这样不就完全不会“触雷”了吗?或者是类似隔壁《DOTA2》里面的“玛尔斯”和“虚无之灵”这样的“人形怪物”也行啊,然而Riot就非要去打“擦边球”,简直“又当又立”。

3个信号说明“拳头”已经不“硬”了:一名LOL老玩家的随想

“玛尔斯”(左),莉莉娅(右)

在制作“霞”这名英雄的时候,宣传CG里她的表现相比作为其男性伴侣的“洛”要强势很多,并且在游戏内的定位上,“霞”属于射手ADC,而“洛”仅仅是一名辅助,显然也符合了部分女权主义者的期待。而“卡莎”的推出个人认为是Riot的一次“试水”,想要看看女权主义者是否还像之前那样强硬,而这次“试水”的结果就是“自我限制”依然不能够松懈,因为“卡莎”推出之后Riot引起了女权们一次严重的反弹,所以后来的“莉莉娅”和“妮蔻”才使用了之前提到过的“擦边球”策略,至于“佐伊”,她在外表上只是个孩子。或许有人会想要讨论“萨勒芬妮”,不要急,之后会有一定的篇幅专门讨论这个英雄。

在这个部分的结尾,我还有一个非常主观的猜想,那就是Riot的总部是在加州,而加州众所周知是美国的一个“蓝州”,在这里“白左”的思想是普遍被认可的,所以Riot这么多年的举动极有可能是在进行一种“政治讨好”,并且不能排除的是,Riot的高层是想和政客进行勾兑的,甚至他们自己就想进入政坛也说不定,因为我记得Riot有一个高层是公开讲述过他在某高档宴会上的经历的,大概内容就是在宴会上那些政客和商界精英问他是做什么的,他说自己是游戏公司的,然后别人就不再继续搭理他,这个故事看似是在为游戏行业从业者鸣不平,实际上我认为是显露出这人对此非常在乎的,他想要跟那些“精英阶级”搞在一起。

当然了,上面的这一段只是我个人的想法,并没有任何的实锤。

下面我们开始谈第二部分。


二、营销手段“异味”太重,鹅厂真的没有干涉游戏开发吗?

讲个笑话,“鹅厂不干涉LOL的开发工作。”

要是放在学生时代,我可能会信了这条消息,毕竟Riot从来没有公开说过“鹅厂对我们的游戏设计有如何如何的影响”,也没有提过“哪个英雄是鹅厂建议我们去做的”,或者是“哪一条改动是鹅厂建议我们去完成的”,等等。

但到了现在,我觉得很多LOL的爱好者应该醒过来了,这样的说法基本上毫无可信度,要知道鹅厂对Riot是100%控股的,你觉得“不干涉Riot设计工作”这种说辞真的能信?鹅厂除了法务部厉害之外,还有一点是天下闻名的——得寸进尺。

鹅厂对游戏本身实际上早就有了干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海克斯宝箱,各位可以去简单查询一下外服的箱子能开出什么品质的皮肤,“铁血系列”,“金属狂潮系列”等特效优秀的,价值较高的皮肤都是有几率直接开出来的,而且不是X天体验版,再看看国内箱子开出这些皮肤的概率,这难道还不是“修改游戏内容”吗?难道只有“充钱能加双抗”这种才叫“修改游戏内容”吗?

3个信号说明“拳头”已经不“硬”了:一名LOL老玩家的随想

韩服的普通箱子甚至可以开出“元素大使”碎片

再加上这几年层次不齐的各路皮肤原画水准(被诟病越来越像《王者荣耀》的画风),我个人更加倾向于鹅厂实际上对Riot的游戏设计进行了干涉,因为原画和“箱子出货率”这些都是明面上的东西,这些东西已经很显然被干涉过了,那么背后的工作你觉得“两不相干”的几率高还是低呢?再提一下,Riot是被鹅厂100%控股的。

3个信号说明“拳头”已经不“硬”了:一名LOL老玩家的随想

“泳池派对女警”恐怕是LOL史上原画被诟病最多的一次

接下来,就是关于“萨勒芬妮”营销事件的一些讨论。

“萨勒芬妮”可以说是LOL自从开服以来最“特殊”的一名英雄,同时她的营销事件可以算得上是个经典的“反面教材”了,同时甚至可以从这起事件中看出Riot的设计师们已经出现了问题(失去“灵性”,失去“对游戏的热爱”,或者是团队内部出现了“分裂”)。

首先,“萨勒芬妮”是在英雄正式上架之前最早开始进行“提前营销”的英雄,在S10世界总决赛还没开始,她之前的一个英雄“沙漠玫瑰”还没有正式上架的时候,“萨勒芬妮”的营销活动就已经开始了。

其次,“萨勒芬妮”是LOL历史上第一位采用了“虚拟角色现实化”作为营销手段的英雄——她作为一个游戏中的人物,在“推特上”却有属于自己的账号,她会像真人一样在“推特”上发布照片、音乐、文字,并且还会转发、点赞以及和留言进行互动,然而这么一个“女生”却是由一个大型游戏公司的员工伪装出来的,目标当然是直指玩家们的钱包。

3个信号说明“拳头”已经不“硬”了:一名LOL老玩家的随想

“萨勒芬妮”的“推特”账号

这样的营销手法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很显然《英雄联盟》的“主世界”指的是“符文大陆”及其所在宇宙的故事,“英雄联盟宇宙”也是Riot花了数年时间,通过无数文字、动画、漫画、设定集,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建设的一个项目,其背后的IP价值不言而喻,但很显然“萨勒芬妮”本身根本不像是符合这一世界观的人物,更像是从某个二次元网站里走出来的一个玩cosplay的女生,从她的“推特”内容就可以看出来,这个人物“现代感”太过于浓重,营销事件其实已经和“游戏背景设定”发生了冲突。

要知道,正常的流程应该是先将一个英雄角色设计出来,这才是设计师应该去制作的“主菜”,当有了一个成熟的,被玩家接受的英雄角色之后,才去设计他的皮肤,以及皮肤的一些相关小故事。举个LOL内部的例子,“欧米茄小队”这套皮肤的背景故事大概是“在某次行动中,提莫作为新兵跟着出勤了,然而在那次行动中,除了提莫之外别的队员全部阵亡,而提莫自己活了下来,并继承了其他老队员的一些‘遗产’”,这样的故事并不会喧宾夺主,“主世界”里的提莫、菲兹等英雄依旧有自己成熟的背景故事,完全没有任何违和感。

3个信号说明“拳头”已经不“硬”了:一名LOL老玩家的随想

但“萨勒芬妮”的设计思路给人的感觉就是“主次颠倒”,无论是她的“推特内容”还是相关的主题漫画,都是在讲述她加入KDA组合以及和KDA组合共同练习、演出的故事,似乎“KDA”中的“萨勒芬妮”才处于“主世界”,而“皮城”里的那个是附属品,那么能否理解为,二次推广“KDA”,并进行皮肤出售才是“萨勒芬妮”诞生的主要目的,而“作为一名可供玩家使用的英雄”反而成了设计她的次要目的呢?(注意,我并不是说萨勒芬妮的强度过低,而是说设计这名角色的思路完全错了)

3个信号说明“拳头”已经不“硬”了:一名LOL老玩家的随想

或许这个才是“本体”

即便在背景故事里用“皮城”这个“科技感很强”的地区来对萨勒芬妮的“高科技底座”进行“解释”,但很显然说服力依旧不够。大家且看,皮城所有的英雄都可以做到让即便不玩游戏的路人看一眼原画就知道他的大概能力,只有“萨勒芬妮”是个例外,因为她的基础原画给人的感觉就是在说“看啊,我好可爱啊~”,她的“高科技底座”在原画里甚至完全看不到全貌,就像画师在刻意进行回避一样,而皮城其他所有英雄所仰仗的武器或装备都处在画中比较显眼的位置。同时,“皮城”的科技大多都具有“蒸汽朋克”的味道,但“萨勒芬妮”的“高科技底座”似乎完全脱离了“蒸汽朋克”。

3个信号说明“拳头”已经不“硬”了:一名LOL老玩家的随想

“萨勒芬妮”跟“皮城”众人看上去根本不在同个次元

另外,很多玩家在试玩到“萨勒芬妮”的时候都表示“这简直就是一个琴女2.0”,因为她们都有“3次技能之后触发”的被动,有远程消耗用的Q,有“光环”型的加血、加速技能,还有类似的AOE控制,如此“粗糙”的技能设计以及背景故事与“高投入”的营销事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玩家心中自然会产生较大的“落差”,感到失望便在所难免。(做了这么久营销的,竟然不是一个极具颠覆性的英雄?)

3个信号说明“拳头”已经不“硬”了:一名LOL老玩家的随想

那为什么要强行推出“萨勒芬妮”而非重做“琴女”呢?道理很简单——琴女的背景故事和人设都已经固定了,况且她已经是“五杀摇滚乐队”的成员,让她加入“KDA”并没有新推出一个英雄来得现实。最后还有一个原因,这也是之前说过的Riot整体“道德退步”的表现。

那就是这起营销事件除了“虚拟角色现实化”以外,Riot还利用了“心理疾病”进行营销,也就是说“世界著名的游戏公司,让一些员工在推特上假装一个患有心理疾病的可爱女生”,这样的手段毫无疑问出发点是想博取各位宅男宅女们的同情,好让英雄以及皮肤的销量更上一层楼。

具体各位可以看下面的图片,“萨勒芬妮”在“推特”上被“粉丝”询问是否患有“冒名顶替症候群”,而她对这次询问进行了回复:“你懂这个?”

3个信号说明“拳头”已经不“硬”了:一名LOL老玩家的随想

后来西方的媒体也对LOL这次利用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市场营销的做法进行了谴责。

3个信号说明“拳头”已经不“硬”了:一名LOL老玩家的随想

所以为什么要推出新角色而非重做“琴女”,这里又多了一条理由——因为琴女的性格塑造已经成型,她并不属于患有此种(冒名顶替症候群)心理健康问题的角色。

无论以后Riot如何发展,“萨勒芬妮营销事件”都会是其抹不去的一个失败案例。虽然“艾翁”其貌不扬,还被人调侃像“某坤”,但这名英雄独特的机制、玩法却能让我们感受到设计师对这款游戏的热爱(虽然有迎合环保主义者的嫌疑,但至少没有打“帅哥美女”的擦边球,机制也确实富有新鲜感);“萨勒芬妮”尽管表面看似可爱,但背后却藏着令人厌恶的贪婪。

3个信号说明“拳头”已经不“硬”了:一名LOL老玩家的随想

所以,你是否觉得“萨勒芬妮”的营销手段有点熟悉呢?有没有像鹅厂炒作流量明星、网红的套路呢?


三、核心部分“赛事”中潜藏的隐患

就像在文章开头部分提到的,LOL的全球联赛目前的确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电竞系列赛事,无论是从观众数量、赞助商的质量,还是从商业价值来看都是如此。但实际上从2020到2021年,或许我们还不能说“LOL各大联赛疑似热度下降”,然而确实有很多信号表明,LOL的全球联赛正在遭遇比较大的挑战。

首先是在2020年10月,拳头公司公开宣布关闭大洋洲赛区,相关的大多数人员合并至北美赛区。也就是说大洋洲的观众似乎对于LOL相关电竞赛事关注度并未达到商业预期,同时大洋洲赛区的相关赞助商和俱乐部金主,以及相关的媒体供应商在之前可能对赛事已经持“放弃”态度,但相关几方的态度并没有媒体去进一步挖掘,网友似乎也没有爆出任何猛料。有人可能会说大洋洲赛区的冷淡跟当地低下的游戏水平关系密切,但同样水平较低的巴西和土耳其联赛的人气可以说是热火朝天。

3个信号说明“拳头”已经不“硬”了:一名LOL老玩家的随想

拳头公司在去年关闭了大洋洲赛区

其次,LPL本土联赛的金主们似乎也有“后撤”的动作:

RW“侠盗勇士”这支队伍在2018年冲击世界总决赛未果之后疑似开始“摆烂”,而其背后金主则是知名硬件厂商“华硕”;

OMG战队更是“摆烂”多年,而其金主则是“雏鹰农牧”的管理层,“雏鹰农业”是国内上市公司;

“苏宁”在2020年错失世界总冠军之后也显而易见地降低了队伍预算,明面上的事情有放走高薪辅助“蛇蛇”以及高薪教练“叉烧”,当然这可能与苏宁这段时间遭受到的一些事情有关系;

LGD这支算是比较老牌的电竞队伍在2021年算是正式摆烂其LOL分部(别的部分不太清楚),之前的高薪选手基本算是被“清空”,背后金主的动作没有任何媒体进行追踪。同时,由于疫情的缘故,LGD之前“以电竞利好政策圈地”的行动必然受阻,杭州那个和LGD关系密切的“电竞小镇”从开放到现在,为俱乐部创造的经济价值目前是正还是负,没有媒体去评估和追踪;

3个信号说明“拳头”已经不“硬”了:一名LOL老玩家的随想

当年LGD提出的“电竞小镇”概念

VG这支队伍在2021年突然改名为“RA”,有消息人士指出目前队伍的实际控制方已经变为“华翔集团”,于是这次改名和控制人的变更中间有什么关系,目前也暂时没有媒体去做采访和评论,而俱乐部官方也并未就此发布任何较为正式的消息;

3个信号说明“拳头”已经不“硬”了:一名LOL老玩家的随想

还有,2020年V5那支队伍曾经有一段高光时期,也就是被网友们称为“大V天龙”的那阵子。当时有消息人士爆料说V5原本的金主已经处于“甩手”状态,队伍算是已经“托管”给了赛事联盟,但消息到此戛然而止,同样没有任何一家媒体去深度调查“V5和金主背后的事情”,除了所谓“消息人士”的爆料以外,绝大多数玩家只能从V5官方微博那寒酸的抽奖奖品(冷敷贴)来自行推测队伍的运营状态。

3个信号说明“拳头”已经不“硬”了:一名LOL老玩家的随想

最后,LPL的官方服饰赞助商为“耐克”,而LNG这支队伍则一直以来被视为“李宁”下属的队伍(前身为“蛇队”),但由于其中的各种关系,“LNG”基本上无法被解说和主持人称为“李宁”(但SNG就可以被称为“苏宁”,FPX可以被称为“FunPlus”,这些都是金主的名字),商业推广上可以说是一直吃亏的,2021年LNG看似依然在积极做建队工作,但转会过来的中单Icon原来是OMG的,而且属于“职业老人”,从“蛇队”到“LNG”,这支队伍和OMG一直都有比较紧密的联系,所以Icon的要价应该会比我们想象的更低;

打野Tarzan看似是韩国一线选手,但各位需要知道的是,第一韩国选手的平均薪资要远低于中国本土选手(Theshy和Rookie这种类型的属于“顶尖”,比“一线”档次要高,毕竟他们是荣誉和流量兼备的),第二Tarzan的职业生涯里其实是有一年断档期的(没比赛打),这样的经历很显然会影响选手的身价。所以LNG金主目前的态度依然不明朗,至少对于俱乐部建设的积极程度有下滑。当然了,LNG相关的这些“料”也没有媒体去进行分析和采访,或许“转会期谁谁谁去了哪个队”才算得上是“料”吧。

以上提到的都属于明面上的事件,很多结论也仅仅是根据事件推理得出的,毕竟官方没有发布声明,媒体也没有采访“内部人士”进行报道。多方背后的各种动作我们也无从知晓,即便是那些所谓的“电竞产业评论媒体”或“电竞产业垂直媒体”(指的是背后有金主或者是拿了几轮投资,以“公司”形式存在的那些)也基本处于“跑会,做笔记,出通稿,贴数据”的层面,那种顺藤摸瓜式的深度调查和找到“线人”进行的独家访谈目前也算是“蓝海”的状态。

至于那些每一年都表明“电竞领域前景无限好”的统计数据,在经历了“瑞幸”和“爱奇艺”事件之后,其可信度也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还有一个事情也挺有意思,“工资帽”的消息是官方解说在节目里曾经证实过的,但真正到了2021年之后,暂时还没有见到一家相关媒体去跟进和报道的)

还有一点需要面对的是,到了2021年,LOL迎来了它的第11个赛季,大批量的人气选手已经退役告别一线,比如ADC选手UZI和Doublelift,上单选手Smeb,中单选手Bjergsen等人,新加入的选手们是否可以成功“接盘”老选手的人气这自然也成了一个问题。长期以来Riot似乎都将“游戏”和“赛事”进行某种程度的“切割”,比如之前“瑞兹”和“艾瑞莉娅”在比赛上如日中天遭到连续削弱,但路人局里这两位英雄的胜率其实已经在45%左右,这算不算“脱钩”?

3个信号说明“拳头”已经不“硬”了:一名LOL老玩家的随想

“化石级”选手Doublelift于2020年退役

不得不承认,现在确实有“看比赛的观众>实际玩游戏的玩家”这样的趋势,于是“游戏”和“赛事”进行“切割”也就有了一定的依据,但问题在于:

  • “观众”带来的经济收益和“玩家”带来的经济收益哪个更高?“观众”产生付费行为的几率很显然是要远低于“玩家”的;
  • 如果“赛事”的地位持续高于“游戏”本身,那么Riot在整个电竞生态中的主导地位是否会受到威胁,因为我们不排除“赛事”的参与方联合起来倒逼Riot出让利益这样的可能性;
  • “赛事”存在“观赏性风险”,比如2020年DRX与DWG的那场韩国队伍内战,大多数观赛者的评价都是“极度无聊”;而路人局基本不存在这样的风险,至少在国服很多大区即便是“钻石到大师”这样的段位也会出现“单场100左右人头”的对局。假设设计师有哪个版本出现“失误”(并非真正意义上对游戏有害的那种“失误”)让全球所有赛区都采用了较为保守的游戏风格,可能会导致长时间观众都被迫观看“极度无聊”的对局,那么流失的那些“只看不玩”的玩家该如何挽回?至少“只玩不看”或者“又玩又看”的玩家忠诚度是比较高的。

综上,我个人的观点就是——Riot在“产品开发”、“企业文化”、“公司战略”三个方面上都没有以前那么“硬”,那么值得信赖了。

但需要强调的是,我完全没有表达“LOL要凉了”这个意思,在短时间内LOL“最成功电竞项目”的地位依旧难以撼动,但这就像是喝水一样,之前给大家喝的是高档矿泉水,而现在逐渐喀什在塑料瓶里灌点自来水就拿上来了。

  • 服务条款
  • 帮助与支持
  • 关于我们
  • 代练通是一个安全的游戏代练交易平台,通过高效便捷的方式连接游戏高玩与普通玩家,实现了游戏爱好者们随时随地可进行技能变现,电竞教学,安全代练等。 服务内容:英雄联盟代练,lol代练,王者荣耀代练,刺激战场代练,荣耀代练,和平精英代练,qq飞车代练等热门游戏代练交易。 找代练,做代练,就上代练通。
安全联盟认证

| Copyright 2013-2023 长沙代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湘ICP备13002100号-1 | 经营许可证编号:湘B2-20180094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湘网文[2018]4729-037号
随时随地 快捷接单
电脑版下载
软件下载
APP下载
客服咨询
电话咨询